國內外學者呼籲台灣要以國家級政策終結C肝
唯有國家政策才能減少個人、國家及地區層級上的疾病負擔
病毒性肝炎是全球第六大主要死因,世界衛生組織提出「2030撲滅肝炎」的願景,目標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發生率下降90%、治療率達80%、B型及C型病毒性肝炎死亡率減少90%。台灣在1986年領先世界全面實施新生兒B型病毒性肝炎疫苗預防接種,成效享譽國際,贏得戰勝肝病國病的第一場戰役,下一場關鍵戰役在於消滅C型肝炎病毒。
2016亞太肝臟研究學會(APASL)單一主題會議昨天在高雄落幕,會議主題聚焦C型肝炎。與會的國內外專家學者認為,隨著醫藥科技進步,政府決策和醫衛工作應致力於提升民眾對C型肝炎的認知,破除疾病污名及歧視,並從篩檢、診斷到治療,協助患者治癒C型肝炎。
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簡榮南教授指出,30歲以下世代獲得B型肝炎疫苗的保護,B型肝炎病毒的帶原率顯著下降;慢性B型肝炎病患持續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,有效阻止病情惡化導致肝硬化並減少肝癌的發生。在B型肝炎的散播及危害獲得控制之際,C型肝炎的診斷與治療率偏低,正是最需要補強的環節。
迎戰C肝 新藥補強治療缺口
中央研究院院士、台大醫院肝炎中心教授陳培哲解釋,台灣 15歲以上人口的C肝病毒帶原率為3.87%,每年大約新增1萬人感染,全民健保給付注射長效性干擾素合併口服雷巴威林的組合療法,每年治癒7000位C型肝炎病患;但每年因C肝肝病死亡及C肝非肝病死亡有8500人,所以目前治療每年約可減少5000例C肝感染者,到了最近幾年,抗C型肝炎病毒的新藥陸續上市,口服方便、療效更佳、副作用更少。一旦新藥普及,將能吸引更多患者接受完整治療,可望超前撲滅C型肝炎。
世界肝炎聯盟(World Hepatitis Alliance)主席、C肝信托基金(The Hepatitis C Trust)執行長查爾斯・高爾(Charles Gore)本身就是C型肝炎患者。他1995年在英國被診斷C型肝炎,他說,當時對疾病認知不多,也不認為這會致命或很嚴重,沒有進行檢查,醫療機構甚至沒有提供適切治療及照護,只要求他少喝酒,結果2年後就肝硬化了。
高爾認為,政府常把預算有限掛在嘴邊,其實當C肝感染者變少或消除了,那麼就不再需要醫療支出,建議政府將眼光放到長遠,共同為致力於消滅C肝努力。高爾特別推崇澳洲政府的積極作為,他指出,澳洲政府是最佳的談判者,向藥廠討價還價,致力於統一價格,讓感染者有能力接受治療,可望提前在2025年達成消滅C肝的目標。
國家行動 終結C肝指日可待
這也突顯「政治意願(political will)」的重要性,高爾解釋,當醫療費用超出民眾負擔能力時,政府的角色變得很重要。先進國家容易取得新藥,但是價格昂貴,倘若政府擁有良好的談判能力,和藥廠斡旋,即能獲得較為便宜的價格;至於在開發中國家,學名藥要能夠普及,也有賴政府出面議價,促使藥廠降價,如此就能在預計的時程內逐步消滅肝炎。
亞太病毒肝炎撲滅聯盟(CEVHAP)主席暨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定信也強調,現在是撲滅C型肝炎、減輕疾病負擔的最佳時機,但也唯有國家出面才能成功。陳定信說,從B型肝炎預防接種計畫,到撲滅C型肝炎,經驗顯示,唯有提升到國家級政策,才能有效預防新增感染、減少患者的死亡率,更能同時在個人、國家及地區的層級上減少疾病負擔,保障肝炎患者獲得最佳的照護。
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董事、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莊萬龍說,目前健保給付C型肝炎的條件是:肝功能異常、肝組織切片呈現輕度纖維化 (≧ F1)或血清C肝病毒核醣核酸(HCV RNA)陽性、治療期間為 6 至12個月。他建議,因應新藥的臨床應用,主管機關應重新訂立給付條件及治療指引,鼓勵病患獲得最適切的治療。
另一方面,迄今仍未有C型肝炎疫苗問世,主要預防方法是避免C型肝炎病毒經由血液透過皮膚或粘膜進入體內,包括避免與他人共用污染針具、注射器或接受污染之血液、血液製劑、使用滅菌不完全之器械、安全性行為等。
高爾更藉由自身的經驗,呼籲醫療公衛體系加強民眾認知與衛教,從切斷感染途徑做起,包括安全針具、輸血檢驗、感染者的管理,以及提高毒癮者或受刑者能提高對C肝的認知,高危險行為的民眾接受篩檢,以利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留言列表